【媒体看口院】广西云-广西画报专版报道我院医师陈文瑨
信息来源:宣传科 作者:赵彪 发布时间:2025-05-05 点击:0
“五一”期间,广西云-广西画报以在其“壮美广西 劳动筑梦”专版,以《三代使命传承 用温情守护家庭微笑》为题,宣传报道了我院儿童口腔科医师陈文瑨。
报道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17451658012495872
附报道原文
广西云-广西画报|记者 唐鑫 文/图
2025-04-30 13:31
该文章发布于画报频道
“你喜欢敖丙还是哪吒呀?这样吧,等会儿姐姐送你一张哪吒卡片,好不好呀……”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诊疗室内,医生陈文瑨正以温柔话语安抚一位小患者,温馨对话声在诊室中回荡。这里不仅是现代医学的诊疗空间,更承载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医者情怀——从外公外婆、父母到陈文瑨,一家三代以牙科为纽带,用医术与真心守护患者健康。
医者初心的萌芽
陈文瑨向记者介绍一些关于牙齿保护的知识。
陈文瑨自幼在医院长大,丁香油气味与牙科钻头声是她最熟悉的童年记忆。2001年,在南宁百年一遇的洪灾中,她目睹父母为抗洪战士做骨折手术并悉心照料,患者出院后仍与家庭保持深厚情谊。在她眼中,父母与患者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医患,这种“治愈与羁绊”的双重意义,悄然埋下了她职业理想的种子。
三代人的使命传承
陈文瑨为患者进行诊疗。
谈及职业选择的缘由,陈文瑨表示,家里从未刻意要求她去传承什么,家庭给予她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植于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她忆起,外公外婆作为响应号召支援广西建设的江浙籍医学生,曾拖着浮肿的双脚,拎着药箱,为老乡们送去健康;父亲在手术台上常一站十小时,不吃不喝,仿佛浑然不觉疲惫。“我们作为医生家属,时常心疼地责怪爸爸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直到自己穿上这身白大褂,才真正懂得——当患者躺在诊椅上,你的眼中便只有如何才能完美地解决问题。”陈文瑨说,有些患者的家庭中,几代人的牙齿健康都由他们家三代牙医共同守护,这份被信任与依赖的深厚情感,让她更加坚定了投身牙科事业的决心。
医教研齐抓惠群众
陈文瑨在研究病历。
身为第三代医者,陈文瑨不仅传承着祖辈的匠人精神,更在医教研领域取得了新成绩。作为广西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和校级本科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她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持续深耕,斩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并在教学创新大赛中获殊荣。科研方面,牙槽骨、牙神经等关键组织的再生研究,以及口腔菌群对全身疾病的影响探索,已成为科研探索的关键方向,其病例研究曾获西南区MDT诊治病例第二名。
曾经有一名患儿因龋齿导致下巴溃烂,经陈文瑨治疗后恢复健康。这则案例更加坚定了她秉持疾病预防为主的理念。陈文瑨认为,若孩子养育人能提前了解龋病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此类悲剧或许本可避免。为此,她不仅凭借创作的口腔健康作品斩获省级海报类一等奖的殊荣,还积极投身于公益科普事业之中,化身“科普达人”,借助自媒体、广播电台等多元平台,持之以恒地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以期让更多人受益。
医者温情暖人心
陈文瑨在帮助患者戴牙套。
儿童牙医工作尤其需要耐心与同理心。陈文瑨曾通过引导,成功治疗一名因恐惧辗转多家医院未果的小女孩。“最让我动容的是,治疗结束后,她从治疗椅上下来,第一个动作便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轻声说‘谢谢你医生’。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我们医生不仅要帮小患者战胜疾病,更要助力他们战胜内心的恐惧。”陈文瑨感慨道。
三代人,半世纪,无数家庭的健康档案在泛黄的病历本与电子系统中交替延展。从用搪瓷缸消毒器械的赤脚医生时代,到AI辅助诊疗的数字化医疗,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那份“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初心。在陈文瑨身上,我们看见了中国医疗世家的精神图谱:将职业淬炼成使命,让技术浸润着温度。
编辑:岑咏诗
责任编辑:梁献玲
总值班:廖庆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