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团委     作者:文/覃亮锦、廖慧 图/覃亮锦、廖慧、梁耀宇、陶炫玥     发布时间:2025-07-10     点击:0

2025年7月7日—9日,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医路振兴·乡野筑梦”实践团走进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我院团委书记唐健佳,学生办副主任玉琨,团委副书记吴利忠、刘嘉旋,团委甘露以及驻村第一书记谢庆条、驻村队员李陈星、覃文高等老师带队,30名学生共同参与,用专业服务与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走访贫困农户传递医者温情

7日下午,实践团深入龙琴村农户家中师生们与村民促膝谈心,详细了解各个走访家庭生活状况与健康情况,开展口腔健康调研,并送上牙膏、牙刷等口腔护理礼包,让乡亲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赢得了 “贴心又专业” 的连声称赞。

重温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

7日晚,龙琴村的夜空下回荡着特殊的“光影对话”——实践团与村民共同观看红色电影《八佰》。昏暗灯光下,大家屏息凝视银幕上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被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抗争精神深深震撼在场师生与村民眼眶湿润,红色基因的种子在无声中扎根心田。

触摸振兴脉搏,见证乡村蜕变

8日清晨,实践团走进当地小学与帮扶车间,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村小学,崭新的教学楼、齐全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老师们自豪地介绍着近年来培育出的大学生名单——这些 “从大山出去” 的孩子,正是教育振兴的鲜活注脚。帮扶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里藏着村民的致富梦:瑶族妇女们忙着加工特色农产品,年轻人们专注于手工艺品制作,用勤劳双手编织幸福生活,这一幕让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实干”。

口腔健康护航知识温暖人心

8日下午,龙琴小学的教室里变成了热闹的“移动口腔健康服务站”。针对儿童群体,志愿者们以趣味问答的形式讲解口腔龋齿预防知识,通过牙齿模型演示巴氏刷牙法“刷牙小能手”互动游戏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护牙技巧。活动尾声,志愿者为每位儿童进行免费涂氟,筑牢牙齿 “防护盾”。与此同时,面向村民的义诊服务同步开展。团队成员细心为老人检查牙周状况,为成年人筛查智齿生长情况,为儿童检查牙齿龋坏情况,详细记录口腔问题并提供治疗建议。考虑到农村老人对基础健康指标的关注,志愿者们还增设血压测量服务,一边为村民量血压,一边讲解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联知识并发放口腔健康调查问卷,通过数据收集为后续精准帮扶积累资料。

座谈共话成长凝聚奋进力量

在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围坐在一起,分享三天来的感动与思考。瑶族阿婆接过牙刷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那一刻我懂了什么是医者使命”“帮扶车间的轰鸣声里,我听到了乡村振兴的节拍......现场真挚的分享引发阵阵共鸣。驻村队员李陈星翻出珍藏的相册,对比几年前泥泞山路与如今硬化路面的变化,细数从土坯房到新民居、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的蜕变,一张张照片的变迁,让大家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缅怀革命先烈,重温誓言担当

活动最后,实践团马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重温入团誓词。在团旗的见证下,成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铿锵誓言穿越时空,仿佛与先烈们对话。大家纷纷表示,要把红色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用医学知识守护乡亲们的健康,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医学知识播撒乡野沃土,让医者仁心与乡土情怀深度交融。未来,我院将持续深耕龙琴村这片热土,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医路振兴”的足迹延伸向更广阔的乡村大地。


【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 1 张

实践团走访贫困农户


【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 2 张

实践团成员参观帮扶车间


【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 3 张

实践团在龙琴小学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


【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 4 张

实践团参观乡中心小学、开展红色教育


【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 5 张

实践团成员召开座谈会、观看红色电影


【暑期实践】医路振兴,乡野筑梦——我院师生赴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琴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 6 张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