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

信息来源:kqyy     作者:kqyy     发布时间:2018-09-05

学科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集教学、临床、科研为一体,是口腔医学的骨干课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已获得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学科软硬件建设在西南地区属一流水平,在国内亦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科队伍

学科团队现有教师3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授)8人,副高级职称(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1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学科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先后赴美国、日本、欧洲等国深造,是一支拥有梯队设置、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以高学历、中青年为主,临床技术精湛、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



周诺

教授(主任医师)

学科带头人周诺教授为博士生导师,任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学院院士(FICD)、自治区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美国天普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终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答辩评审专家等。主要从事颅颌面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牵张成骨方面的研究达国际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17项,主持项目成果获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21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编本科、研究生、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11本教材,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20多本专业期刊编委职务。承担口腔本科、研究生教学,培养博士17名、硕士58名。

 


学术骨干


农晓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广西分会委员,开展口腔癌、涎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病理、头颈肿瘤的化疗与靶向治疗、皮肤瘢痕防治的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教育教学基金9项,获科省级研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承担口腔颌面外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3名。

黄旋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正颌中心副主任、口腔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副主任,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委员,广西口腔医学会理事,广西医师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牙颌畸形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教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口腔颌面外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3人。


王代友,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头颈部放化疗后口腔黏膜及唾液腺损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机制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2篇,获省级科研奖励1项,承担口腔颌面外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培养研究生24名。

邝海,博士,副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唇腭裂诊治联盟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口腔医学设备器材分会常委,在区内率先开展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特别在唇裂术前颌骨塑形和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1篇。承担口腔颌面外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


 

麦华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先后天畸形的临床、基础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其他省厅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收录5篇。承担口腔颌面外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


梁飞新,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头颈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致力于口腔癌生长及转移的癌微环境、肿瘤干细胞在口腔癌复发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口腔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靶向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研究6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SCI收录论文4篇。承担口腔颌面外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科学研究

        学科依托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颌面外科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及广西颅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以下3个主要研究方向:(1)牙颌面畸形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头颈肿瘤发病机制以及综合序列治疗研究;(3)颌面部整形修复、重建系列研究。

 

方向一、牙颌面畸形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开展了正颌外科及牵张成骨术后血供动力学、组织学、分子蛋白学、基因学、信号通道、生物力学、中医中药促进新骨形成、正颌外科和牵张成骨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新模式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这些研究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及9项省、厅级项目资助。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创建“改良上颌骨前颌分块截骨牵张成骨技术” 、“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新模式,获首次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采用HE染色,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四环素荧光示踪,能谱仪测定钙磷质量百分比及核素扫描等方法对正颌外科和牵张成骨组织学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



研究BMP-2、b FGF、IL-6、COX-2、 VEGF、 IGF-1、NOS、 TGF-β1、iNOS 、 eNOS 、Hey 1 、Hes1 、Notch 1.ICN 、BMP-2等细胞因子在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基因图谱分析方法,寻找差异基因,筛选出可能的miRNA及其靶基因,并采用基因转染,基因敲除等方法对靶基因的生物功能进行测定



通过最大冲击力、压缩力、弯曲力等实验对正颌外科术后形成新骨的冲击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等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TGF- β、 Notch、Smads、TRPC、 Wnt   BMP2等信号通道对启动因子、细胞活化、血管生成、骨基质钙化、新骨形成的调控作用机制



在国际上创新性提出了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新模式,并对其成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方向二、头颈肿瘤发病机制以及综合序列治疗研究

通过全基因组芯片、适配体探针、分子靶向等技术开展头颈癌发生、侵袭、转移等机制研究。这些研究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及22项省、厅级项目资助。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高效的小鼠化学诱导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并对口腔癌细胞的调控机制、癌干细胞及癌变极早期转移等头颈肿瘤发病及侵袭转移机理进行研究。



开展β1-AR、β2-AR、β3-AR等β肾上腺受体介导的信号通道对口腔癌细胞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在体外实验及临床综合序列治疗研究中,开展如ROS及GDFⅡ等靶点方向的肿瘤转移学机制的研究

 

方向三、颌面部整形修复、重建系列研究。

开展颅颌面缺损和畸形整复的临床治疗研究、青蒿琥酯促创伤愈合及抗皮肤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唇腭裂发生及修复机理等研究。这些研究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重点项目子项目及16项省、厅级项目资助。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

应用计算机虚拟手术技术,三维打印技术,CAD/CAM技术,辅助进行数字化颌面部肿瘤切除与组织缺损修复外科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并完成精确的面部轮廓重建。


广西优势中药青蒿琥酯通过细胞培养、基因芯片、兔耳及巴马小型猪皮肤增生性瘢痕模型等体内外实验,探讨青蒿琥酯联合珍珠水解液等药物促创伤愈合、抗皮肤瘢痕形成的机制。

 

科研项目

近年共获科研项目9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9项,其他科研项目47项,获科研经费1155余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序号

项目批准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研究年限

经费(万元)

1

81670970

TGF-β1/TβR-ⅠTβR-Ⅱ信号轴与骨形成改建的相关性分析及PNS对牵张成骨骨愈合影响机制

周诺

2017.01-2020.12

50

2

81560187

广西壮药狗肝菜多糖对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代友

2016.01-2019.12

37

3

81470730

TRPC通道与血管构建和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关键基因在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过程中的生物功能研究

周诺

2015.01-2018.12

65

4

81460413

β肾上腺能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麦华明

2015.01-2018.12

47

5

81360166

Notch 信号通路在非血管化游离输送盘牵张成骨模式中调节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周诺

2014.01-2017.12

48

6

81360403

癌细胞外环境对进展期口腔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梁飞新

2014.01-2017.12

50

7

81360404

青蒿琥酯对化疗耐受性腺样囊性癌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农晓琳

2014.01-2017.12

50

8

81360407

4NQO诱发小鼠口腔癌淋巴道高转移模型播散细胞与转移关系的研究

于大海

2014.01-2017.12

50

9

81160132

BMP-2基因修饰细胞膜片复合冻干骨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输送盘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实验研究

周诺

2012.01-2015.12

51

10

81160242

广西壮语腭裂患儿病理语音的声学特征和客观评价的探索研究

孙晋虎

2012.01-2015.12

52

11

81060156

广西优势药源青蒿琥酯联合珍珠液治疗皮肤瘢痕的机制研究

农晓琳

2011.01-2013.12

26

12

31060167

唇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伪受体BAMBI在唇裂发生中的作用

孙晋虎

2011.01-2013.12

26

13

30960421

BMP-2基因修饰MSCs复合生物衍生骨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2010.01-2012.12

24

14

30960420

MRN复合体在涎腺细胞放射性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代友

2010.01-2012.12

24

15

30760273

BMP-2基因修饰自体MSCs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2008.01-2010.12

17

16

30360111

RNA干扰抑制口腔癌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于大海

2004.1-2006.12

18

17

30160088

TGF-betal等多细胞生长因子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

2002.1-2004.12

15

18

30060083

VEGF基因转染恢复放疗后组织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于大海

2001.1-2003.12

13

19

30060082

腺样囊性癌神经血管侵袭性与生长因子及受体关系的研究

农晓琳

2001.1-2003.12

12

 

 

发表论文

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获奖项9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首届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学术交流

近5年学科成员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及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学习交流、培训200余人次。

     

         

Temple University                   Dr. Bell lectureship

         
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            professor.Reinhard Gruber 

临床诊疗技术

学科拥有3个病区,现有床位104张,口腔综合治疗椅12台,科室年门诊量33220例,病房年收治病人2000余例,年手术近2000例,开展精准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各类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技术、唇腭裂序列治疗、血管瘤综合治疗、颞颌关节病症治疗、骨折手术治疗、颌面部神经疾患诊疗、牙槽外科技术、多导睡眠监测技术等诊疗技术。

 

精准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

我科是国内最早能开展正颌外科技术的单位之一,也是至今为止全区唯一能开展该技术的单位。近年来开展精准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实时测量技术、RP技术、手术导航技术使正颌外科技术在临床应用更精准、可预测性更高、创伤更小、疗效更好。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与同期缺损修复重建

应用三维重建、3D打印技术、手术导航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展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等带蒂肌皮瓣或前臂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腓骨等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等技术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和畸形

 

前臂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


1                                2                               3                                    4

图1图2:前臂皮瓣切取手术。图3:患者行舌癌扩大切除肿瘤后,通过前臂皮瓣修复,很好地恢复了舌体外形。图4:患者术后1年,舌体外形恢复良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吞咽、讲话功能,大大提升了生存质量。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

    

1                                              2                                           3

1:左癌患者术前口内照。图2:股前外侧带血管蒂皮瓣切取手术。图3:患者行颊癌扩大切除肿瘤后,通过股前外侧带血管蒂皮瓣修复,很好地恢复了颊部外形及张口功能。

 

腓骨瓣修复颌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

       
  图1                                           2                                                  3

图1:腓骨瓣切取手术。图2:颌骨肿瘤患者的术前X线三维表现,可见右下颌骨大范围的骨破坏影像。图3:手术切除肿瘤,腓骨瓣修复下颌骨后的X线表现: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比例协调。

 


胸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

   
1                                    2                               3                                4

1:左癌患者术前面相。图2-3:胸大肌皮瓣切取手术。图4:患者行颊癌扩大切除肿瘤,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

 

腓骨修复颌骨缺损二期种植修复失牙

   1                                 2                                    3                                4

图1:骨肉瘤患者切除肿瘤,腓骨瓣修复术后的口腔表现:部分牙齿缺失,牙槽骨低平。图2:采取种植牙修复,植入种植体。图3义齿修复,恢复牙列外形,改善语音、吞咽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图4:修复后的X线表现,腓骨瓣与下颌骨愈合良好,种植体植入腓骨内,固定良好。

 

唇腭裂序列治疗

    在口腔颌面外科、语音治疗室、修复科、正畸科、耳鼻喉科、儿科以及心理医师的共同协作下,开展唇裂术前正畸、唇腭裂外科手术、语音治疗、牙槽突裂植骨、正畸治疗、正颌治疗、心理辅导等序列治疗。


 

 

导航手术

将病人术前或术中影像数据和手术床上病人解剖结构准确对应,手术中跟踪手术器械并将手术器械的位置在病人影像上以虚拟探针的形式实时更新显示,使医生对手术器械相对病人解剖结构的位置一目了然,使外科手术更快速、更精确、更安全。

 

手术导航系统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安装参考架及校准探针                                      配准及配准精度

          

术中操作                                                                                       实时导航

            

 导航术中开口情况                术前                 术后

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一般流程:

 

1、初诊:患者在一楼大厅持就诊卡挂号后,到门诊楼4楼分诊台候诊。医生接诊后,如需拍X光片的,至门诊2楼检查后,返回4楼初诊医生处查看结果。如需在门诊处理的,医生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风险及费用后,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可在收费处划价,将收费单返还给治疗的医生。如需取药,可持缴费后的处方至一楼药房拿药。

 

2、复诊:遵照医生的医嘱时间复诊,就诊流程同初诊。

 

3、出入院办理流程:一楼挂号和购买病例→到4楼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医生诊查、开住院单→5楼收费处办理住院手续→到住院部办理住院→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治疗结束→5楼收费处办理出院手续→到病房办理退还押金等手续→出院

 

 

 

联系我们

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就诊,我科门诊周一至六全天、周日早上均有医生出诊;

周一至周六开设午间门诊(12:00~14:30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咨询电话:0771-5358347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部咨询电话:0771-53584180771-535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