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黏膜科
信息来源:kqyy 作者:kqyy 发布时间:2018-09-06
一、学科方向与特色 本学科主要开展口腔机会真菌感染、口腔上皮抗感染免疫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表征的研究。针对广西高发艾滋病、地中海贫血及鼻咽癌人群,分别率先在国内开展HIV/AIDS相关口腔机会真菌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及宿主抗感染免疫机制、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表征及疾病机制以及SSB1及MRN复合体在涎腺细胞放射性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研究,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项目的支持,所获成果在国内外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二、学术带头人及骨干 陶人川,口腔黏膜病学学术带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老师,牙周粘膜科主任,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委员会常务委员, 口腔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第一批人选,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FICD),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入选广西区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表征以及口腔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自2001年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率先开展了HIV/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系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 8篇,获美国专利1项,参编教材及专著2部,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讨论;曾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获广西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二)。担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及《JOPM》、《PLOS One》等杂志通讯审稿专家。为《口腔黏膜病学》及《口腔微生物学》课程负责人,《口腔专业英语》主讲教师。先后获广西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奖和课堂质量优秀奖,先后培养研究生30余名,在读博士2名。03、09年先后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牙学院和法国高等卫生研究院和雷恩大学。 曾启新,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口腔粘膜病委员会委员, 广西口腔医学会理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口腔黏膜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病机制与防治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广西科学基金1项及3项省厅级科研项目。 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二、第八),广西医科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发表独立和共同署名论文20多篇,其中有4篇论文被引用多达20次以上。主要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并担任《牙周病学》负责人。先后培养硕士4名,其中毕业1名,在读3名。于2006年4月至6月赴日本九州大学进行访问学习。 牙祖科,中共党员,口腔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牙周病学》等4门课程教学,参与培养研究生3名。主要从事防御素与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疾病相关、褪黑素及消退素与牙周炎的关系方面的研究10余年。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厅级项目7项。2015年作为参与者分别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各1项(排名第四)。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国内重要期刊独立和共同署名论文20余篇,其中有1篇文章他引次数39次。2005年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为时一年学习;2012年至美国访问学习一年。 王家烯,主治医师,口腔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牙周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在牙周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擅长诊治各种类型的牙周疾病,熟练掌握牙周病基础治疗、牙龈切除术及牙龈成形术、翻瓣术、牙冠延长术、GBR、GTR和膜龈手术等技术。掌握国际先进牙周诊疗器械的使用(Florida Probe、T-Scan Occlusal Sensors、Syneron Dental Lasers、3 Shape Dental System、K7 Evaluation System、Dental Endoscope)。曾多次参加牙周专业学术会议和牙周学习班,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紧跟本专业发展的步伐。主持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Caveolin-1/MMPs信号通路在牙周组织降解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3篇。 三、科学研究及成果 (一)、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广西地区HIV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研究(已结题) 口腔念珠菌病是HIV感染的早期临床表征,并随着疾病的进展加重。本研究通过HIV阳性者唾液念珠菌的分离培养、生物型及基因型鉴定,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及不同来源唾液(如鼻咽癌患者等口腔念珠菌病易感人群)对念珠菌生长及粘附的干预,综合分析口腔念珠菌病的微生物学情况以指导临床防治。 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1. 陶人川,邓华颉,牙祖科,郭素贞,梁树雄,刘伟. 广西地区64例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感染患者口腔病损的临床观察[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04:338-340. 2. 牙祖科,黄光武,陶人川,邓华颉. 鼻咽癌放疗期患者的口腔反应及口腔念珠菌负荷状况和生物分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03:329-331. 3. 陶人川,邓华颉,黄光武. 伊曲康唑增强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性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10:597-599. 4. 邓华颉,李玉玲,陶人川. 制霉菌素在义齿软衬材料中抗菌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9:2837-2840. 5. 邓华颉,陶人川,黄光武,郭素贞. 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负荷及生物型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07:428-429. 6. 邓华颉,李玉玲,陶人川. 白色念珠菌对4种软衬材料表面黏附的比较研究[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02:90-92. 7. 陶人川,陈波,李雅灵,马飞. 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01:41-44. (二)、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防御素与口腔念珠菌病相互关系研究(已结题) 2009年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唾液抗菌肽水平与青少年龋易感性(已结题) 防御素是天然抗微生物肽之一,是口腔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上皮免疫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前沿方向。本系列研究结合横断面观察与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重点研究HIV/AIDS 患者、鼻咽癌放疗患者以及口腔慢性粘膜病患者等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osis)易感人群及幼儿与青少年人群中的龋病高发者,从基因与蛋白层面观察其唾液防御素的分泌和口腔上皮防御素的差异表达,探讨在防御素在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的动态改变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结合体外细胞培养证实防御素对病病原菌的杀伤性。 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1. Tao R, Jurevic RJ, Coulton KK, et.al. Salivary Antimicrobial Peptide Expression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 in Children.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5 49(9):3883-3888 2. Dale, B.A., Tao, R., Kimball, J.R., Jurevic, R.J. Or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biological control of caries. BMC Oral Health, 2006 ,6 Suppl1: S13 3. Periodontopathogens human β-defensin-2 expression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in Guangxi, China.Yong X, Chen Y, Tao R, Zeng Q, Liu Z, Jiang L, Ye L, Lin X.J Periodontal Res. 2015 Jun;50(3):403-10. doi: 10.1111/jre.12220. 4. 李雅灵,陶人川. 防御素在牙周组织的分布及功能[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03:185-187+191. 5. 陶人川,邹杰,杨亦萍,曾启新. LL37多肽及其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表达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01:60-63. 6. 肖丽婷,邹杰,陶人川,杨亦萍,曾启新. 人类β-防御素2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表达的研究[J]. 广西医学,2011,05:516-519. 7. 彭圆媛,刘梅玲,马飞,林小洁,陶人川. 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与患龋状况关系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07:402-405. 8. 刘梅玲,陶人川,马飞,林小洁. 3~6岁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02:189-193. 9. 马飞,陶人川,陈波,刘梅玲. 402名南宁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 口腔医学,2010,03:167-169. 10. 刘梅玲,陶人川,马飞,林小洁. 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J]. 广西医学,2010,07:772-773. 11. 王天,陶人川. 人类β防御素-2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02:148-151+155. 12. 刘青青,林小洁,陶人川,曾启新.人类β防御素3及富组蛋白5对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J].广东医学,2014, 35(3). 13. 张林林,陈波,马飞,陶人川.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念珠菌负荷与唾液HBD-2及HBD-3水平的初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2. 以此阶段研究为基础,学科申请并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一项。 (三)、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艾滋病患者ART治疗过程中口腔健康及唾液防御素表达与调控机制研究(已结题) 研究发现HIV/AIDS患者口腔表征呈多样性,口腔念珠菌病为其首要的口腔表征。ART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口腔表征,此改变与患者外周血中的病毒载量下降、CD4+T细胞计数升高、TH1/TH2平衡恢复有关。同时,唾液防御素表达与患者全身及口腔状况相关,在HIV/AIDS人群中发挥了重要的抗口腔念珠菌感染作用。 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1. Nittayananta W, Tao R, Jiang L, Peng Y, Huang Y.Oral innate immunity in HIV infection in HAART era.J Oral Pathol Med. 2016 Jan; 45(1):3-8. doi: 10.1111/jop.12304. Review. 2. Lanlan Jiang, Xiangzhi Yong, Runying Li, YuanyuanPeng, Wei Liu, Qi Qin, Linlin Zhang, Zhenmin Liu, Hao Liang, RenchuanTao.Dynamic analysis of oral Candida carriage, distrib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Guangxi, China. J Oral Pathol& Medicine.2014 3. HAART治疗期间艾滋病儿童口腔健康与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03:132-134. 4. 李润英,陶人川,陈桂英. 广西某口腔医院37例患者抗-HIV阳性结果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04:241-243. 5. 陈意,陶人川,林雪芳,刘贞敏,雍翔智,李润英.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的日节律性分泌[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04:429-431. 6. 雍翔智,蒋兰岚,卢祥婵,刘伟,吴念宁,陶人川.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口腔病变特点的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4(08) (四)、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Th17细胞在口腔念珠菌病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已结题) 该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动态监测了HAART治疗中HIV/AIDS患者发现口腔表征出现率呈下降趋势,口腔念珠菌负荷、病毒载量和IL-4 呈下降趋势,同时免疫情况改善。主要包括外周血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升高、Th1→Th2漂移现象有所缓解,Tc1/Tc2比值接近1:1;外周血及唾液 IFN-γ,IL-17(A/F)均呈上升趋势。IL-17(A/F)发挥了积极的抗口腔念珠菌作用。体外实验中发现, IL-17能明显促进口腔粘膜上皮细胞hBD-2分泌,随着IL-17对细胞刺激时间的延长,hBD-2分泌量增加,此外,IL-17可以减少白色念珠菌对细胞的黏附率,提示IL-17可能通过促进hBD-2的分泌发挥抗感染作用。此外研究发现EOLP患者唾液IL-1β、IL-6、hBD-2、hBD-3水平及口腔念珠菌负荷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BD-2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与IL-17呈负相关,hBD-3水平与IL-17和IL-10均呈负相关。研究提示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防御素密切相关,且在口腔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沟通获得性免疫与天然免疫的桥梁,为进一步给口腔念珠菌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1. Zhang L, Huang Y, Liu Z, Liu W, Qin Q, Tao R.Dynamics of T-cell subset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ral systemic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AIDS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HAART in Guangxi, China. J Med Virol. 2015 Jul;87(7):1158-67. doi: 10.1002/jmv.24177. 2. 冯豆豆,蒋兰岚,林小洁,梅国城,曾启新,陶人川. 糜烂型OLP患者唾液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β防御素的表达[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5):275-278. 3. 方梅飞,蒋兰岚,罗琴,林小洁,曾启新,陶人川.白介素17A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抗念珠菌黏附及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J]. 4. Dynamic analysis of Th17 cytokine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ral candidiasis among HIV/AIDS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highly active retrovial therapy.(待发表) 5. IL-17 up-regulates β-defensin-2 expression defence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adherens to human oral mucosal epithelium.(待发表) (五)、2015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糖皮质激素对口腔微生态及防御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中) 人体微生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尤以口腔微生态为典型代表。定植于口腔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原虫和病毒等, 是人体最复杂的微生物集群之一,与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口腔粘膜上皮防御素等在上皮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在食管等消化道疾病,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领域内的研究中发现受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临床研究、动物模型、细胞实验等三方面综合观察糖皮质激素对于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信号调控通路,旨在探索糖皮质激素对口腔上皮免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在于理解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疾病中导致口腔副作用的机制,进一步为在必须使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相关的副作用提供解决思路。该研究进展中,现已完成放射性口炎动物模型与影响防御素表达通路的基础研究。 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1. 刘礼,陶人川,雍翔智,蒋兰岚,曾启新. Coγ射线照射大鼠建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的初步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12:711-713 2. 罗琴,方梅飞,刘贞敏,林小洁,曾启新,陶人川. 脂多糖对人牙龈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2) (六)、2014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口腔表征研究(已结题)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miRNA-155调控Th17/Treg平衡在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中) 广西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之一, al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血液系统失调,如地中海贫血的一个重要手段。口腔cGVHD是allo-HSCT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学科前期研究中发现,allo-HSCT后,约50%的患者先后出现不同程度口腔cGVHD病损,其中80%患者因为口腔疼痛或敏感而影响进食,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研究发现,高水平的IL-23可能是口腔cGVHD患病的危险因素,而TGF-β可能是其保护因素。此基础上,我们拟通过检测口腔cGVHD患者血液及口腔病损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结合对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情况以及JAK-STAT和TGF-β/Smad信号通路的研究,以探讨miRNA-155对口腔cGVHD患者Th17/Treg细胞免疫的影响,旨在理解其对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和口腔cGVHD发生发展作用及机制,为口腔cGVH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思路。 部分研究成果: 1. Tacrolimus-based versus cyclosporine-based immunosuppression in hepatitis C virus-infected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meta-analysis systematic review.Liu Z, Chen Y, Tao R, Xv J, Meng J, Yong X.PLoS One. 2014 Sep 8;9(9):e107057. 2. 彭艳,雍翔智,冯豆豆,曾启新,梅国城,陶人川.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唾液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5) 3. 肖丽婷,彭圆媛,陶人川,赖永榕. 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11,10:881-885. 4. 陶人川,肖丽婷,赖永榕.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表征的临床及诊断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01:28-31. 5. 陶人川,杨亦萍,肖丽婷.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报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10):639-640. 四、临床诊疗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技术力量雄厚,集临床、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拥有广西区内牙周黏膜临床最强的技术力量和最先进的设备,对各类牙周黏膜病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诊室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拥有14套进口牙科综合治疗台、牙周电子探针,口腔内窥镜,牙周内窥镜,超声雾化治疗机、超声牙周治疗系统、Fotona牙科激光治疗仪、光动力牙科治疗仪等诊疗设备。 开展项目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日常开展规范和高质量的各种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和预防宣传教育,以及各种常见和罕见黏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牙周病的诊疗包括菌斑显示、洁牙、刮治和根面平整,咬合调整、松牙固定、牙周药物治疗、孕妇牙周保健。同时注重牙周与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及牙周手术治疗的应用。 在黏膜病治疗上,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辅助心理治疗,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过敏性口炎、感染性口炎、干燥综合征等口腔黏膜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科室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口腔念珠菌病、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形成了特色。 我科室于2005年探索cGVHD的诊治,经过长期的临床积累, 2009年首次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报道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后口腔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经过多年研究,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口腔并发症治疗上积累丰富临床经验。 近年开展新项目(见图) 龈下喷砂 牙周内窥镜检查及治疗 牙周电子探针检查及牙周风险评估 半导体激光治疗 牙周光动力治疗 甲苯胺蓝染色指导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活检 典型病例 详见附件----典型病例 ps 牙周非手术治疗 牙冠延长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联系我们 开诊时间: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冬) 8:00~18:00 (夏)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 门诊楼八楼 咨询电话:0771-2387321
以此阶段研究内容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如第八次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六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2013年香港牙医学会年会、台湾中山医学大学两岸口腔粘膜病论坛和2013年华东六省一市口腔学会年会,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