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D】嘉宾介绍之二十:吕培军
信息来源:文化宣传组、外语组 作者:文化宣传组、外语组 发布时间:2016-10-23
简介:吕培军, 1994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多次赴国外学术交流与学习。
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1995-2015)、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卫计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现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和口腔颌面修复杂志编委。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医学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跟踪国际口腔医学计算机的应用与研究动态,同时率先在我国开展口腔医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数学、计算机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特别是在国产化口腔修复CAD/CAM/3DRP系统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口腔临床医疗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人工智能可摘义齿设计专家系统,语音智能识别电子病历记录系统,口腔金属及非金属材料3D打印,数字化组织工程及干细胞三维打印,激光、红外、超声等非侵入式临床检查诊治技术,虚拟现实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及相关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曾多次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十五211工程”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课题。是国内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与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先后发表论文近200余篇,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研究该领域的专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参与编写多部口腔医学专业书籍。两次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及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获得国内外技术专利多项。培养博士研究生多名。
吕培军教授的演讲将于10月27号下午(A场)14:50-15:10进行,敬请期待!
题目:机器人控制飞秒激光自动牙体预备系统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证实一种全新的口腔临床自动化牙体预备技术的可行性和精确性。利用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牙体预备机器人及三维运动规划软件,控制波长1064nm, 脉宽15ps,输出功率30W, 重频100kH的超短脉冲激光束完成整个牙体预备过程。在临床上收集了15个新鲜拔除的完整第一磨牙分别固定在仿头模内,运用自主研发的CAD软件设计预备体的三维数据,控制激光束完成15个第一磨牙的自动化牙体预备,并记录每个牙体预备时间,最后用Geomagic Studio 和Imageware软件对预备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设计的预备体的三维数据相比,15个预备体的整个误差为0.05–0.17mm, 合面预备深度误差约为0.097mm,聚合度误差约为1.0°, 平均预备时间约为17分钟。结果证实了自动化牙体预备技术是可行的,精度满足临床牙体预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