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D】嘉宾介绍之二十三:邱蔚六

信息来源:文化宣传组、外语组     作者:文化宣传组、外语组     发布时间:2016-10-23


 

简介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等职。现为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邱蔚六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擅长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36次获部市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10余本,协编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2009年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华佗奖及由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2010年国际牙医学院也授予他该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蔚六教授的演讲将于1027号下午(A场)1615-1645进行,敬请期待!

 

题目:理念与实践——探索头颈肿瘤处理的新途径

 

摘要:癌症的存在已逾4000年。自1971年美国颁布和实施《国家癌症法》以来也已有42年历史。2011年《Science》总结了美国抗癌40年所取得的成果和问题。文章指出:抗癌40年虽有成绩,但远未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40年的抗癌结果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发病率仍在上升,但死亡率有所下降,生存率、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提示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癌症却远未被控制。

目前,癌症的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初步确认了癌症是一个与人类进化有关的疾病,而且是一个分子网络疾病。它的病程较长,与环境、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癌症是慢性病的认识,并出现了与癌症共存的理念。

理念指导实践。基于上述理念的变化,也必须转变实践。为此,作者提出了继续探索头颈癌瘤诊治的一些看法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