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D】嘉宾介绍之三十七:张陈平
信息来源:文化宣传组、外语组 作者:文化宣传组、外语组 发布时间:2016-10-23
简介:张陈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师从邱蔚六院士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肿瘤学会理事,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和颌面头颈肿瘤培训中心主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协会肿瘤外科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主任。曾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等荣誉或人才计划。 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和颌面部缺损功能性重建,领衔科研成果“下颌骨缺损的形态与功能重建研究”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18篇,SCI收录42篇;主编专著2部。承担上海市科委医药卫生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创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术班“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35期,并在国外举办5期。 张陈平教授的演讲将于10月27号下午(B场)17:20-17:40进行,敬请期待! 题目:数字化技术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摘要:微血管骨皮瓣重建仍是颌骨重建治疗的标准。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过去20年里,腓骨骨皮瓣,髂骨瓣和肩胛皮瓣被频繁使用,共有超过2000例病例。以我们的经验,对于提高下颌骨存活的质量,我们应注意记录剩余下颌骨切除前的位置并且恢复下颌骨的骨架。下颌角点,关节点和颏前点,(Go, Ar和Po点)对于骨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标志点。下颌骨分为四段。四段的三个角度分别是140 °,115°和140°。 下颌支和下颌体之间的角度是120°,Go-Go,Go-Ar, Go-Pg的距离是固定的,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对于下颌骨颊皮质扩展,我们可以使用Ω-型的重建钛板,对上颌骨用mini钛板和我们改进过的板桥系统。
数字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数字模型,虚拟手术和手术导航技术。有了数字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定位剩余下颌骨,确定下颌骨角部分和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
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种植来说,牙种植结合下颌骨重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挑战。在功能性下颌重建时,同时使用牙种植体牵引器 (DID)与腓骨皮瓣,这样的案例已超过60例。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确定种植体的植入路径和分离。它可以简化操作流程,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事物都有两面性,数字技术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流程,缩短操作时间,有助于年轻的外科医生学习。然而,在使用数字技术之前,我们应该掌握下颌骨重建的原理和关键,来及时纠正操作期时任何可能的错误。